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网站首页 > 正文
全面小康看河南(之三十二)张卫宪:河南是个大草原
2020-12-03 13:13     (点击: )

“河南是个大草原,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河南是个大草原,它年产‘牧草’1亿多吨,其中大部分可转化为优质饲草,支撑着河南省畜牧业特别是牛羊业的发展繁荣!”

河南是个大草原?面对省科协“双决”采访团的疑问,张卫宪侃侃而谈,讲述了几十年来发现、研究、挖掘河南这个大草原资源潜力艰苦而又光辉的历程。

张卫宪,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研究院院长,河南省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发现篇:众里寻她千百度

张卫宪(左一)到优质饲草示范基地现场考察

“大家都知道,河南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然而大家容易忽视的是,河南也是全国生产农作物秸秆最多的省份,如果按照常规粮食与秸秆1∶1.3的比例,以近年全省粮食产量7500多万吨计算,年产秸秆近1亿吨,将其转化为优质饲草,其产量规模远超内蒙古大草原。之前,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带着30多个厅局一把手专程来河南周口学习秸秆养牛时问我,你们的大草原在哪里?我回答说,河南省的小麦去掉穗、玉米去掉棒子不就是大草原吗?”听了张卫宪教授的解释,记者不禁莞尔。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却把这些丰富资源当成废物处理,我省畜牧业不能抱着金饭碗去讨饭吃。”张卫宪话锋一转,把思绪拉回了上世纪80年代。

1982年,时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一行深入周口调研采访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谁有远见谁养牛》,报道了周口农民利用氨化麦秸养牛的消息。时隔11年,穆青重返周口,看到养牛业已成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又写出了长篇通讯《赶着黄牛奔小康》。

令周口养牛业名声大振的秸秆氨化技术,就是当时在周口地区畜牧局工作的张卫宪博士主持的第一个世界粮农组织(FAO)重大研究项目——氨化秸秆质量评定及黄牛喂饲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

农村养殖业对于秸秆的利用,一般采取青贮和氨化的手段处理成饲料。青贮只能处理新鲜的青绿秸秆,对于小麦秸秆和稻草等干枯秸秆,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氨化处理。张卫宪在研究氨化技术时发现,国外的氨气氨化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场地和技术,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极不适用于我国农村养殖户。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的支持下,张卫宪通过多年的试验和钻研,终于成功研制出以尿素为氨源的秸秆氨化处理方法。这项技术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灵活,普通农户均可使用,彻底改变了秸秆氨化处理工厂化、规模化、风险化的弊端,推动了秸秆氨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项以尿素为氨源的秸秆氨化处理方法,把废弃的秸秆转化成优质牧草,解决了我国广大农村缺乏牧草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道路,而且首次引进并改进了国外先进的生物学饲料评定技术,改变了我国一向只用化学分析方法评定饲料营养成分的局面,受到世界粮农组织的高度评价。

这一成果荣获199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在国家级重大优秀成果展览会上参展,受到了李鹏、宋平、温家宝等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1992年,国务委员陈俊生专程到河南调研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情况,并发表了《河南省及周口地区氨化秸秆养牛情况调查报告》。江泽民、李鹏、田纪云等领导同志分别对该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在全国大力推广应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发13号文件发布,规定将该成果作为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的重大实用技术进行推广。

推广篇:衣带渐宽终不悔

青贮秸秆和氨化处理技术首先彻底改变了河南养牛业,近而迅速推广至全国,带动全国养牛业繁荣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可以说,市井凡养牛养羊者,都会利用青贮和尿素氨化秸秆。但记者在随机采访一些养殖户,问起这两项技术的发明推广人时,几乎所有人都一脸茫然,只有农业类大学里的专家知道这是张卫宪的成果,因为大学教材里写着呢。说起青贮秸秆技术,张教授谦虚地说:“这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总结技术操作规程,研究了它的科学机理,写了本《青贮饲料的生理生化原理》,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培训了国内外一大批技术人员,为在全国推广应用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

“当时我们从没想着利用科研技术去获利,只想着把技术推广开来,让农民富起来,国家强起来,所以也没有想过去宣传自己。”说起这一在当时国际社会都属先进技术的推广利用,张卫宪颇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大度和情怀。而那些从中获利的养殖场及业界专家谈到这一技术时,无不称其为近几十年养殖界最实用最普及的先进技术。

张卫宪扎根基层一线十几年,胸怀农业,情系农民,他在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其科研成就一样辉煌。他在学术领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一方面,他始终站在学科研究前沿;另一方面,他结合中国实际选择研究课题,成功走出了一条科研—技术培训—技术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1994年,国务院实施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后,周口地区率先成为第一个“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区”,年饲养肉牛超过300万头,年出栏优质肉牛近100万头,成为全国第一养牛大区,1999年全区农民人均养牛业收入达到300多元。他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为己任,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因此被周口农民亲切地称为“牛博士”。

据农业部统计,氨化秸秆技术项目培训亚太、非洲等国家技术人员200余人,国内畜牧技术人员29万余人,农民技术员及专业户97万余人。项目在河南每年获直接经济效益4.48多亿元,全国每年节约粮食164万吨,经济效益达150多亿元。张卫宪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生物学处理秸秆饲料的奠基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面对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牛博士”张卫宪没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他依然把目光聚焦在养殖业最前沿的科学研究。

他一贯低调内敛,朴实得像个农业技术员。在记者采访时,他从不讲他所获得的成就和荣誉。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他早年留学英国、加拿大、荷兰,特别是他博士毕业于世界农业排名第一的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他获得的荣誉更让我们惊叹: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全国优秀教师、获建党90周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等。除了国家级荣誉,省级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是的,他是一位真正的劳模,是我省一位隐身于人民群众中的科学家,一位就在我们身边的科技界大咖,从他身上,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创新篇:他在灯火阑珊处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近三十年来,张卫宪始终不懈地立足科研,先后主持完成2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项目、1项世界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项荷兰政府合作研究项目、5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科研成果获世界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在国际顶尖杂志SCI发表英文论文57篇),《以秸秆饲料为基础日粮的肉牛生产计算机数学模型》,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张氏肉牛生长曲线”,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出版著作9部,其中《当代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大全》一书是国内牛业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填补了我国牛业科学技术领域无全书的空白。张卫宪教授坚持教科研并重,还主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校规划教材4部。

2015年调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任副校长以来,他带领的专业团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获科研资金2000多万元,2017年他被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带头人,2018年该学科被确定为我省重点培育学科。近年来,他的科研工作又取得新突破:完成2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和2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荣获2019年度省政府农业合作奖,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到全国9个省,获经济效益27.9亿元。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权凯博士等成功培育了黄淮肉羊新品种,已被国家畜禽遗传育种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我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自主培育的新肉羊品种。

目前,张卫宪教授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张卫宪认为,他和他的博士生团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应当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处理非常规饲料技术方面。因为只有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才能彻底改变粗饲料营养价值提高的问题,这也是解决我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利用的主要途径。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投入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与省扶贫办合作成立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研究院”并被遴选为河南高校高端智库联盟首批理事单位,该研究院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高端智库和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他带领的科技扶贫团队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科技厅确定为河南省畜牧科技扶贫特派团团长,深入周口、驻马店、焦作、三门峡、洛阳、濮阳等地市农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河南牧经济学院是一所以深度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大学,在这里,张卫宪的工作得到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他经常深入行业企业进行科技推广和服务工作,为我省畜牧龙头企业科尔沁、双汇、伊赛、牧原等进行校企合作科技攻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百舸争流千帆竞,更有风正一帆悬。张卫宪以其闪光的足迹和突出的成就诠释了一个科学家开拓创新的辉煌历程。事业漫漫征途上,奋力前行他更忙。

张卫宪(左一)查看黄淮肉羊生长情况。

 

 

 

河南科技报(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剑萍 石 岩 傅海军)


转载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7236212/rmh17236212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实时定量PCR仪培训工作顺利结束
下一条:重点实验室教师参加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学分会第九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
关闭窗口


河南省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龙子湖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北路6号 (英才校区)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46号 (北林校区)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16号
Copyright 1998-2018 备案审核:豫ICP备15026586 咨询电话:86176219   86176218